首页
>城院新闻>今日视点

省文物局局长杨建武为考古学专业新生开讲“考古第一课”

发布日期:2022-09-14 14:39 信息来源:宣传部

什么是考古学?什么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浙江考古在中华文明探源中的历史地位如何?9月13日,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杨建武为浙大城市学院考古学系的新生们上了“考古第一课”, 他以《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启明星》为题,为浙江省首批考古学本科生开启了探秘考古学的大门。

考古并不“高冷”,科研事业要有三种“眼光” 

课堂伊始,杨建武从中央政治局关于考古的两次集体学习说起。

在2020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而在时隔仅20个月的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就进一步回答好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拓展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了战略部署。

杨建武表示,考古学现在并不是“冷门”,对这个专业的认识需要有长远的眼光、世界的眼光、科学的眼光。他告诉同学们,文化自信源于历史自觉,要努力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揭开历经百年的中国现代考古学,与中华文明的神秘面纱 

什么是考古学?历经百年的中国现代考古学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杨建武指出,1921年仰韶村遗址进行第一次考古发掘,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发现并命名了仰韶文化,被誉为“中国考古圣地”。从1921年仰韶文化考古发掘工作,到第一个中外联合考古项目周口店遗址,再到第一次由国家学术机构组织实施的考古工作——殷墟……杨建武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百年历程娓娓道来。

杨建武介绍道,“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一项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多学科参与研究的国家级重大项目,2002年立项,到今年整整20周年。它通过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和多学科综合研究,证实中华文明具有5000多年历史。它冲破了文明“三要素”桎梏,提出了判断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一是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二是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化不断加剧,出现阶级;三是权力不断强化,出现王权和国家;四是以国家的出现作为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谁是最亮的“启明星”?解码浙江文化基因

“如果说中国考古成果是满天繁星,浙江考古就要做清晨天空中最亮的那颗启明星。”杨建武说,这背后是对浙江的文化自信。

世界稻作、蚕丝、茶叶、漆作、瓷器的主要起源地;全球最早或者最早者之一的独木舟、彩陶和水利系统的发现地……杨建武认为,浙江考古发现的这些世界之最,并不是神秘莫测的存在,而是可以感知甚至触摸的古老足迹。

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9项;“百年百大考古发现”4项……杨建武指出,自1936年拉开浙江考古序幕后,浙江用80余年时间构建起浙江史前考古年代谱系和年代框架,实证了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实证了浙江是中华5000年文明之源、世界万年稻作农业之源、中国青瓷之源,并极江南文化之盛、领海洋开发之先。杨建武强调,下一步,要加快推进实施浙江考古“启明星”计划、“双一流”创建计划、新时代浙江文化研究工程以及数融科技创新工程。

“考古的本质是复盘和还原。也许我们永远不能了解真相,但我们试图尽力接近真相。我们千万不要低估古人的智慧和能力,也不要以今人之识判断和评价古人。”在杨建武看来,考古的价值在于验证已知,探寻未知,颠覆认知,要用大历史观来串联考古成果,点燃的是大家文化自信的内心之火。

两个多小时的讲座干货满满,杨建武为同学们揭开了考古学的神秘面纱,这份“饕餮大餐”让大家意犹未尽。

考古学2201班的潘一睿自小就对历史文物很感兴趣:“作为浙江省考古学本科专业的首批新生我感到十分荣幸,今天的这节大课重塑了我对考古学的印象,让我明白了考古学的本质与基础。未来我将饱含热情,争取早日拿起洛阳铲,挖出属于我的宝藏,为考古事业献一份力。”视觉传达设计2003班的刘爽对考古有着浓厚兴趣,此次讲座也让她对考古有了更深的认识,“每一项考古的成功发现,都再现了过去的辉煌历史,丰富了我们的历史内涵,增强了我们的历史自信。”


文:毛珮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