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第一家考古学系成立,明年招生 | ||
| ||
良渚古城遗址、南宋太庙遗址、余姚井头山遗址等19个发掘项目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杭州西湖、京杭大运河、良渚古城3处世界文化遗产闪耀杭城……浙江省近百年的考古与文物事业发展,补充和建构了浙江乃至中华文明历史,推动着中华文明的探索,这也意味有数量众多、跨度久远、意义重大、任务繁复的考古工作需要探索和实施,亟需壮大浙江、杭州的考古队伍,培养考古专业人才。 然而,省内却没有一所高校拥有“考古学”本科专业。 浙江高校“考古学”本科专业的空白该如何填补? 8月18日,浙大城市学院举行考古学系成立仪式,并计划于2022年9月正式迎来第一批考古学专业本科新生。浙江省首批省特级专家、著名考古学家杜正贤教授加盟,领衔考古学专业与学科建设。 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号召,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学校抢抓历史机遇,致力文化传承,自今年4月举行考古学专业设置论证会起,学校围绕新专业设置论证和申报、考古人才引进、教学科研场地落实、仪器设备保障等方面,多次研究、多方协调,紧锣密鼓地筹备着考古学专业和学科的建设。 在今天的成立仪式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与中国考古学会秘书长朱岩石视频祝贺。省文旅厅厅长褚子育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成立首个考古学系的意义,称之为是“破冰之旅”,是很有价值的考古事件,更是开明、精明、高明之举。杭州市副市长缪承潮提到,文化是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浙大城市学院成立考古系体现了高校的担当与作为。浙大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白谦慎教授表示,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将加强与浙大城市学院考古系的合作,为浙江的考古事业培养人才。 从左至右:洪庆华、褚子育、缪承潮、白谦慎致辞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浙江省文物局局长杨建武,市园林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小辉,市西湖西溪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翁文杰,浙大城市学院党委书记洪庆华,校长罗卫东,校纪委书记应方彩出席活动,副校长赵阳主持仪式。 浙大城市学院还与浙江省文物局签署共建协议,共同开展教学与科研实践,深度参与考古发掘项目。 省文化与旅游厅、文物局有关负责人,市园林文物局、西湖西溪管委会有关的负责人,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以及二十余家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博物馆、艺术馆等考古文博单位代表参加活动。 新时代的考古人该具备哪些特质? 多年来,人类文明的传承一直被埋藏在了岁月的痕迹之下,新一代的考古人还在用洛阳铲一铲一铲地挖着文物吗? 罗卫东回答道:“学校致力于培养的考古专业人才应该具备先进装备和新技术的运用和操控能力。”该专业建设侧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并熟练运用考古工作中的实用技术,保障学生掌握前沿技能和先进理念。 “考古学专业虽然是一个小众的专业,但只要你学深学透,便会越来越感兴趣。但该专业需要学生能吃得起苦、耐得住寂寞,并且有坚强的毅力。”杜正贤教授表示,学校不仅注重考古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致力于培养一批拥有扎实理论知识体系、对历史文物充满敬畏之心、且具备熟练田野考古操作能力的优质人才。 学生眼中的“冷门”专业该如何建设? 据了解,浙大城市学院考古学专业建设聚焦以田野考古为核心的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引进海内外优秀考古发掘人才,同时将田野考古学研究与数字考古、科技考古相结合,考古人才培养与浙江考古事业发展相结合,教学科研与考古发掘实践项目相结合,通过政产学研良性互动,建设一流的考古学科。 “新时代的考古学科建设要焕发全新生机,它既要有稳定的内在建设规律,又要和现代理念、科学技术发展结合在一起,所以我们总体的思路就是守正创新。”罗卫东表示,学校考古学专业的建设将围绕“数字+” “城市+”“应用+”这几个关键字,其中,“数字”将成为最大的专业特色。 未来,考古学专业也将加强专业实习和实践技能教学,着眼于浙江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资源,为省内考古文博人才的培养,以及人才输出和科学研究做好储备工作。 目前,根据考古教学、科学研究需求,学校已购置考古发掘所需的最先进的专业工具设备、科技考古和数字化考古的前沿仪器,落实并规划设计2400平方米的教学办公和科研用地。同时,已有若干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田野考古领队确定加盟。 文:李冠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