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 丨 杭州丨 校友 丨 招聘 丨 教师 丨 学生 |  VPN
首页
>城院新闻>莘莘学子

他们曾“同床异梦”,如今却各自丰收,听听这两位“北漂”学长的青春奋斗故事

发布日期:2019-05-20 08:15 信息来源:宣传办公室

 

“曾经多少次跌倒在路上,曾经多少次折断过翅膀,如今我已不再感到彷徨,我想超越这平凡的生活。”汪峰这首《怒放的生命》正适用5月15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城市青年说”校友论坛第六讲——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当晚,学院国际贸易专业2010届校友曾侃、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2010届校友张驰,以“同床异梦”的老友关系,讲述了他们动人的青春奋斗故事。

张驰(右),导演兼编剧,“很不厉害电影作业小组”的创始人,其作品之一《In Search of Echo》(中文译:《海洋动物》)于近期斩获第四十一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曾侃(左),现任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足球评论员、主持人,央视2018年世界杯解说员,即将奔赴法国参与2019年女足世界杯的解说。

正如墨菲定律“所有的事情都没有表面看上去的简单”所表述的那样,曾侃与张弛如今取得的成绩,一一对应着他们二人沉浮数年的青春。

学院常务副院长斯荣喜在讲座伊始说道,校友,是母校亮丽的名片;母校,是校友温馨的家园。借此活动,有助于进一步打造和强化校友和母校成为发展共同体,引领城院学子走好今后的每一步。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一个国际A类电影节获奖导演,是如何“从一个人一台机器,到100个人N台机器”的呢?张驰回忆起毕业后的十年……

从2011年,小组7人由同学爸爸赞助1万元,用手机拍摄其名下酒店宣传片开始,摄影梦的种子就这样种下了。在2016年,梦想继续发芽,张驰完成了《白雾迷岸》的电影,卖得300多万票房。在他看来,这仅仅只是个起点。

张驰在讲座中提到,《海洋动物》这部电影动用了他过去10年沉淀下来的所有功力。若把拍摄技巧比作武功招式,他把自己所有的“招式”都倾注于电影的每一个细节,使出的每一招都经历过时间的考验。

《浙江新闻》曾评论张驰是“一位很有个性的导演”。的确,拍摄资金的翻倍没有令他临渊履薄,反而勾起了他拍电影的“瘾”。“我是个脑洞很大的人,整天都在想着拍电影。拍电影可以拍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如此,若花上几年时间拍好一部片子,在我看来是件挺让人痴迷的事情。”

对于直系的广电学子,张驰给出了他的独门秘诀——反其道而行,即“经常小组合作拍片的同学,要多试试一个人拍;平时独自一人掌机的同学,要多参与小组一起拍。”拍片需要有很强的设计感与主观意识,因此需要个人拥有仅一机的方式就可克服所有困难的能力,但从长远来看,与人合作是一门必修课,若没有与团队沟通协作的能力,路会越走越窄。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甫一上台,曾侃便调侃道:“十年前,假若我和身边人说‘我想成为央视的主持人!’他们绝不会相信!”

从大学时光到如今的解说员生涯,他带领着台下各位,回顾了十年的奋斗青春。

曾侃从商学“跳槽”到播音的转折契机,竟得益于张弛的挖掘。在帮助张弛的作品录音后,曾侃去到宁波《现代金报》实习,就在身边的人都有了归路之时,他决心放弃商学,跻身播音行列。历经3年考研长跑,曾侃以一个零专业基础的半路出家身份,获得了研究生导师白岩松的高度认可。

回忆考研的三年,曾侃谈到,“那三年,是我在无数个放弃的念头中煎熬着挺过来的。”每天早上在中国传媒大学升旗台后面的树林练习发声,“坚持”和“热爱”,是支撑他任凭风雨打击始终前行的关键。

“在座的各位,你们本身如果是有兴趣爱好的,也可以去想一想,这些能不能变成你们的一个命运的接口。你有可能会发现,自己真的想做且能做好的事情未必是专业本身,而是爱好。”曾侃感言,当爱好变成习惯,变成工作的一部分时,做事情才会感到开心!

曾侃与张驰一起回母校做讲座,有一个重要原因——希望在座的各位能够找到一个自己在梦想道路上一路相伴的人。

张驰去北京电影学院学习的时候是2010年,正是曾侃在京筹备考研的时候。两人碰面时的对话至今历历在目:

——“你来吧!”

——“有地方住吗?”

——“我的床又大又舒服!”

后来的一个月,他们就睡在同一张床上,各自做着导演梦、主播梦……

幸运的是,到如今,梦想成真,如愿以偿!

 



文:徐驰涵,陈可茵 摄影:周正渊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