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城院新闻>今日视点

用汉字激发创意灵感,以“书写”唤醒文化自信 | 陈振濂教授作客城院大讲堂

发布日期:2019-11-02 08:02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

“书法原先于我就像一座高山,后来成为了安身立命的工具,现在书法对我更像是一个可以不断探究的科研对象。”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大学中国书画文物鉴定研究中心主任、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陈振濂教授曾打过一个比喻,国外有很多科学家一辈子就研究一滴油漆的下坠过程,油漆的黏度、速度、地心引力等要素让科学家充满好奇,不惜穷其一生。

“书法于我而言,就是那一滴油漆。”一生痴迷笔墨的陈振濂,对书法有着化不开的感情。

11月1日晚,陈振濂作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城院大讲堂,为师生带来了以《“文化自信”:从审美立场看汉字书写与书法艺术的整体观》为主题的精彩讲座。陈教授惟妙惟肖地讲述了自己40年的教学经验和书法研究心得,深刻剖析了现当代汉字传承和艺术教育的紧迫问题。

翻开历史卷轴

追溯文化自信的前世传奇

20世纪初,中国近代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在曲折中进行。追溯上个世纪的历史背景,陈振濂阐述了“西学东渐”的文化浪潮之下,旧中国文化转型面临的困境。陈振濂以其丰富的学识为在场师生解释道,“一些改革派的知识分子倡导学习西方的科技和文化,一时间,西洋文化笼罩着中国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使当时的社会普遍认为‘西洋引进的文明是最好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度陷入低谷。”

文化危机由此显现,源于时代变革之下社会的不稳定,源于中华民族的落后和不自信。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中国已不再是贫穷落后的小国,中国要强大,便需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来支撑。”陈教授一改低沉的语气,骄傲地说,中国正稳步迈入强国行列,经济和人文素质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树汉字本位

活用艺术壮中华格局 

汉字作为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记载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书写则是体现汉字之美的重要表现形式。“中国作为唯一现存的文明古国,没有分裂和中断,正是因为汉字维系了一个大中华格局。”陈振濂认为,书写作为一种技巧,所要追求的应是技巧、风格的多样化。

他用生动的图像例子为师生们展现悠悠历史长河中风格各异的“书法之美”和“汉字之美”,屏幕上接连滑过甲骨刻契、青铜器、石碑墓志、简牍绢帛等不同的书写材料,陈教授辅以深入的讲解,带领现场师生回味了风格迥异的艺术表达形式。这种传递书法美感的方式也给同学们在创意设计灵感来源做了点拨。

审美人文教育

让民族文化传递密码永存

在快速发展的信息传递时代,汉字书写已经逐渐被键盘、语音识别所取代,陈振濂说:“旧时代的中国,面临着的是钢笔与毛笔、新诗与旧诗等一系列新旧之间的激烈对抗。而如今的中国,则面临的是科技发展对传统书写模式的巨大冲击。”

那么,如何保存中华传统中不可或缺的汉字文化?高科技取代汉字趋势的不可阻挡,陈振濂谈到:“人工智能浪潮已经来袭,汉字书写如果还作为一个应用方式,前途是渺茫的。书法教育要从‘文化技能时代’走向‘审美人文教育时代’,要多学习艺术,用审美和艺术来保护汉字,让祖先的遗传基因、民族文化的传递密码能够永久保存。”

何谓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一个半小时的讲座,陈教授引经据典,从历史中追溯文化自信的萌芽,用严谨的思辨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探讨了在文化自信的倡导下建立书法艺术整体观的重要性。

环艺1701班王博涛通过讲座受益良多:“陈教授的课如醍醐灌顶,让我发现了在汉字的背后精彩的发展历程,自豪与责任并存,汉字对树立文化自信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传承汉字精髓从多用笔少用键盘开始。”  

 

人物介绍

陈振濂,教授,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大学中国书画文物鉴定研究中心主任,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曾任浙江省文联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及全国人大代表。

专攻书画篆刻理论研究,已出版学术专著有《中国画形式美探究》、《书法学》、《书法美学》、《书法教育学》、《现代中国书法史》、《线条的世界—中国书法文化史》、《空间诗学导论》、《宋词流派的美学研究》、《中国书画篆刻品鉴》、《近代中日绘画交流史比较研究》、《现代日本书法大典》、《尚义书风郄视》等40部,内容涉及古典诗词、中国画、书法、篆刻等各方面,并旁涉日本书法绘画。

在书法教育方面有“陈振濂书法教学法”,有史以来第一次以书法教育学成果获国家级大奖(1988)和霍英东教学基金奖(1989)。有大学教材著述五种行世,并主编《大学书法教材集成》十五种,2003年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奖”。

 

 

 

 

 


文:吴雅婷,陈嘉岚 摄影:叶晴,刘畅,杨玉玲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