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 丨 杭州丨 校友 丨 招聘 丨 教师 丨 学生 |  VPN
首页
>城院新闻>菁菁校园

法学学子省法律演讲竞赛获佳绩,奖项丰收、不虚此行!

发布日期:2018-06-26 10:51 信息来源:宣传办公室

  

  5月25日至26日,浙江省第五届大学生法律职业能力竞赛演讲类比赛决赛举行,在现场即兴演讲环节中,每位选手均在赛前30分钟抽取赛题,围绕“法治浙江建设的路径”“法律职业的信仰”“法治的力量”这三个赛题进行限时四分钟的即兴演讲。经过激烈角逐,法学院学生凭借优秀的专业功底、出色的演讲技巧摘得佳绩。共斩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获奖人数位居全省参赛高校榜首,综合获奖成绩名列前茅。

师生同心,其利断金

备赛为期两个月,同学们利用课余以及晚上时间,不断加强训练,只为在上台时展现最好的一面。几位老师全程陪同参与训练,耐心指导每次训练中出现的问题,从演讲内容再到表现力,一遍一遍地纠正细节,以确保每一位的同学都能呈现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当问及本次比赛的目标时,摘得一等奖的郑晨焕说:“上一届法律职业演讲比赛时,由于种种因素遗憾的拿了六个二等奖,与一等奖失之交臂。今年对我们来说,既是为了弥补去年的遗憾,也是一个突破自己的机会,因此也投入了更多精力。”

决赛是即兴演讲形式,准备演讲的时间只有半个小时。范莉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缺乏这种临场作战的经验,在平时演练过程中会出现紧张得说不出话或者说的话缺乏条理的情况,导致演讲效果不理想。所以在训练中,除了不断积累训练事例以及名言等素材外,也通过反复多次训练,让大家将演讲稿烂熟于心。

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临近比赛时老师们还给选手们进行心理培训,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方寸讲台,尽显威力

“台下要刻意训练,台上要听其自然。同时,最重要的就是弄清楚即兴演讲的主题。否则,开口就离题万里,说得再好也无济于事。还要在脑海里迅速拟一个大致的提纲。最后就是不要急躁慌张,保持镇定。”一等奖获得者张天洋表示,自己平日里反复练习的演讲技巧在比赛那刻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等奖获得者申屠茜子抽到的决赛命题是《法治浙江建设的路径》,而初赛是《我的法治中国梦》,她努力探寻两者之间的联系,在脑海里一遍遍回想之前辛苦训练积累的素材。踏上讲台时评委会同时观察每个选手的举止仪态。申屠茜子演讲时并没有使用话筒,因为比赛地方不大,自信的她认为自己的声音已能应对全场。爱笑的女生运气不会太差,落落大方面带微笑的她,也因此让评委老师印象深刻。

演讲时间限制为四分钟,而申屠茜子之前训练时总会超出一点,因此特别在意时间的控制。幸运的是,她最终将时间把握在了三分三十秒左右。在难以言说的激动中,申屠茜子结束了演讲,虽然下台时走错了边,但都无所谓了。“我已经把能做的都做完了,至于结果怎么样,那是评委对我的意见。既然全力以赴努力过了,也就没有遗憾。”申屠茜子说。

实训基地——Welcome to法学生的天堂

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扎实的人才培养作为后盾。

法律专业实践性很强,实训基地便提供了优质平台让课本上的知识得以实践与应用,让学生切身参与其中,在实践与感悟中提升。

平日里,张天洋积极参与法学院实训基地的“模拟仲裁”的各项活动,作为秘书长的她,更是一项工作也不敢怠慢。无论是担任代理人还是仲裁员,张天洋都要提前阅读案卷分析案情,与其他参与的同学积极讨论。

“参加律所对自己最大的帮助就是能打到很多案子,不管是大一时作为当事人还是大二时的诉讼代理人,如果当初没加入实训基地的话,学了四年法律,你可能不知道庭审是什么,代理词是什么。”在模拟律所的两年里,郑晨焕和同学们每个星期天都会在文一324聆听夏伟老师讲解授课。除了基本的庭审流程、材料案件的讨论外,上课的内容更加倾向于实务性的指导。

在实训基地中,学生除了有机会接触到各种类型的真实案件,通过模拟庭审、模拟调解、模拟仲裁等等方式进行实务训练外,更有实务部门资深专家进行实践指导。还有校外实训基地,包含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杭州市中院、杭州市检察院、各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等。除了聘请浙大名师讲授专业课程,法学院还为优秀学生提供了许多赴新西兰、澳大利亚交换学习的机会,更设立了多项奖学金。


获奖名单:

一等奖:

郑晨焕(指导老师:范莉)、申屠茜子(指导老师:范莉)、张天洋(指导老师:范莉)

二等奖:

赵一鸣(指导老师:罗一涵)、沈秀田(指导老师:罗一涵)、吴育佳(指导老师:邵亚萍)

三等奖:

  陈巍(指导老师:罗一涵)、劳修齐(指导老师:闻银玲)、章蓝澜(指导老师:闻银玲)、黄益之(指导老师:闻银玲)、王斯蓓(指导老师:邵亚萍)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